合肥市扶贫办“乡村振兴成就”新闻发布实录-9游会

发布时间:2019-09-10 12:35来源: 安徽省扶贫办浏览量:

9月3日上午9:00,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主题为“乡村振兴成就”。合肥市扶贫办副主任赵生文出席发布会,介绍全市脱贫攻坚相关情况。

现将发布会内容刊登如下:

坚持城乡统筹 推进扶贫开发

加快推进合肥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合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下足绣花功夫,狠抓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实质性成效。

合肥市所辖5个县(市)均为有扶贫开发任务的省定非重点贫困县。2014年,全市共有省级重点贫困村11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2万户、21.56万人,现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内有贫困人口8.68万户、19.8万人。2016年底,全市11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目前,系统内下剩74户、249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之初的4.8%降至0.0058%。2018年度,我市在全省脱贫攻坚综合考核中评价为第一档次“好”,在16个地市中位居第5。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落细落小工作任务。一是强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认真履行“市县抓落实”的脱贫攻坚责任制。适时调整、充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健全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五级书记带头遍访贫困对象,落实政治责任。市、县、乡镇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二是建设与脱贫攻坚要求相适应的工作队伍。进一步强化扶贫机构工作职责,充实加强人员力量。结合机构改革,市扶贫办由原来挂靠市政府办公厅,调整为市政府正处级工作部门。各县(市)均单独设立扶贫工作机构,全市85个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的乡镇(街道、园区)均设立扶贫工作站,安排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从事扶贫工作。2018年从市县选派112名优秀干部到112个贫困村任职驻村第一书记,其中12人已任职2届,1人已连续任职3届。有脱贫攻坚任务的非贫困村均配有扶贫专干。三是严格暗访督查考核。坚持下管一级,对各乡镇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暗访,建立“督查暗访-反馈问题-回头看-下发督办通知-约谈”闭合调度机制。今年以来,已完成3个县(市)围点督查;集中2个月时间对全市85个乡镇开展“暗访全覆盖”,印发情况通报4期、督办通知7期;召开专项约谈会议3次,约谈县(市、区)5个、乡镇5个。出台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将有脱贫攻坚任务的85个乡镇(街道、园区)纳入综合评价;对12个有脱贫攻坚、县域结对帮扶或区域帮扶任务的县(市、区)、59家有脱贫攻坚责任分工的市直单位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对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22家市直单位和26个乡镇予以通报表彰。

(二)强化政策保障。为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我市出台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和举措,打出组合拳。一是构建四梁八柱政策体系。以市委文件印发《合肥市农村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合肥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文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以及季节攻势工作方案等,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和市直有关部门也印发了系列政策文件,构建了涵盖面广、系统完善、推进有序、保障有力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二是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三年多来,全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0多亿元,其中今年以来全市累计落实扶贫资金16.4亿元,同比增长12.6%。在严把资金安排关、拨付关基础上,加快项目推进,着力提高资金支出进度。加强审计监督等各环节监管,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安全和规范,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市本级22个扶贫项目资金均建立了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资金的投入、使用、监管程序,以及各级各部门审批、使用和监管职责,切实提高扶贫项目管理精细化水平和项目安排精准度。三是完善项目编制。完成2018-2020年县级项目库编制,共编制项目3251个,涉及扶贫资金49.91亿元。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全部实行公告公示制,公告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三)强化政策落实。结合实际,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在产业扶贫上,深入开展“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全市户均发展产业扶贫项目2个以上,112个出列贫困村全部达到省级产业发展标准。合肥虾稻共养、巢湖渔网、长丰草莓、肥西苗木花卉等产业扶贫工作得到省政府肯定。在全国首创光伏扶贫下乡工程,被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推广。在就业扶贫上,大力开展“三业一岗”就业扶贫,2016年以来累计有8292名贫困劳动者实现帮扶后就业,5535人参加技能脱贫培训,开发居家就业岗位21855个、辅助岗位5632个、各类公益岗位托底安置就业6000余人,已建在建扶贫驿站45个、扶贫车间61个、电商中心45个、一站式服务中心45个。在教育扶贫上,严格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全市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全部及时发放,三年多来累计发放资助资金9000多万元,资助学生6.5万人次。在健康扶贫上,严格落实“351”“180”政策,年享受综合医保报销政策贫困人口共6.7万人次,平均保险补偿比90%左右。大病专项救治总数达到15种。在住房安全上,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应改尽改,2016年以来共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4万户,进一步筑牢住房安全防线。在综合保障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602元/月,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临时救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全市10余万名贫困人口在提标中受益。在金融扶贫上,大力推广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2016年以来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4.44亿元。完善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制度,风险补偿金余额1.126亿元。在旅游扶贫上,深入实施旅游扶贫“八个一”工程,建成旅游扶贫村17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801户、8353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2018年开始实施“五化三改”工程,完成贫困村整治20个,贫困户改厕10000户,安装路灯1.4万盏;2019年整治贫困村40个,贫困户改厕2.7万户,安装路灯2.1万盏。贫困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基本实现走硬化路、住整洁房、饮安全水、上卫生厕,发展绿色产业、安居绿色家园、享受绿色生活的目标。扎实实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现场会在巢湖市召开。

(四)强化基层基础。坚持把精准理念贯穿识别、施策、退出全过程,抓实基层基础工作。一是坚持精准识别。坚持以户为单位,以农民收入为基本依据,按照“两评议、一公示、一比对、一公告”程序,科学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以来,每年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扎实推进扶贫对象房产、车辆等信息比对,及时开展扶贫对象增减补录,加强贫困户动态监测、分类管理,确保“应纳尽纳、返贫即入”,坚决杜绝“两该两不该”现象。坚持把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省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的数据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建立每月通报调度机制,实行信息采集网格化管理,第一时间掌握动态信息,做到扶贫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二是坚持精准施策。对2018年初的1028户未脱贫户,动态调整期间新识别的69户贫困户,以及今年下剩的74户未脱贫户,全部制定了“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对近21万已脱贫贫困人口继续落实帮扶政策措施,做到“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三是坚持精准退出。建立健全贫困退出机制、返贫预警和防范机制,严格退出标准和程序,脱贫攻坚期内稳定享受保障性政策。

(五)强化帮扶合力。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汇聚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一是充实加强扶贫工作力量。结合机构改革,市委将市扶贫办调整为市政府工作部门,下设6个处室。各县(市)均单独设立扶贫工作机构,选优配强扶贫干部105名。二是优化县域结对帮扶工作。8个县(市、区)结对帮扶皖西、皖北8个贫困县,2017年以来共落实帮扶资金3.17亿元,拓展帮扶内容,创新帮扶形式,建立完善双向交流、定期互访、人才培训等长效机制,引导帮扶重心下沉到贫困乡村。三是深入推进社会扶贫。“百企帮百村”“青春助力脱贫攻坚”“巾帼助力脱贫攻坚”“关工助力脱贫攻坚”“爱心助残脱贫”“脱贫攻坚劳动竞赛”等社会扶贫工程深入推进。248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80多个村,帮扶贫困群众2万余人次。2016年以来扶贫日活动全市认领扶贫项目994个,认领认捐金额5.23亿元。加快推进社会扶贫网建设,全市累计注册用户20.78万名,累计捐赠爱心物品1.77万项。庐江县探索实施“一米阳光”助残、“薪火相传”助学和“邻里守望”互助工程,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并积极推广。

二、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2014年,合肥市建档立卡贫困村11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2万户、21.56万人。2016年底,全市112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目前,全市下剩未脱贫人口74户、249人,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时的4.8%降至0.0058%。

二是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以1986年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为标志,自1986年至201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呈逐年增长态势。纵向看,2018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89元,是1986年402元的50倍。横向看,2018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全省分别高5772元、6393元。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大力推进农村“双基”建设,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建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2300多公里,肥西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大力实施土地整治,连续20年实现占补平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持续稳步推进,到2018年底,解决了350.1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接通自来水问题,全市农村自来水管网覆盖77个乡镇1194个行政村。

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道路建设、教育文化卫生设施等民生项目向贫困村和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倾斜。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村级卫生所、计生服务站、便民农家店设置更加合理便捷。

五是农村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长丰、肥东、肥西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居民医保“二险合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建立健全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因“老弱病残”致贫、返贫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六是农村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以“雨露计划”为抓手,整合阳光工程、农民工技能培训,绝大多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掌握了一门实用技术,增强了外出务工和就地就业创业能力。

三、坚定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信心

今年是实施三年脱贫行动承上启下的一年,是重点攻坚年。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以持续开展各类问题整改为抓手,聚集“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以着力解决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脱贫基础不牢、扶贫领域作风不实为重点,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绩效导向,进一步压实责任,创新机制,尽锐出战,奋力拼搏,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八大提升工程,深入谋划脱贫后巩固提升的后续计划和保障措施,全面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全面提升脱贫质量,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与省会城市特点相适应、稳定持久的脱贫攻坚新路径。主要任务是:确保完成下剩的74户、249人脱贫任务,高质量实现全市整体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是合肥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继续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解读